title: "11个提示词工程最佳实践" date: "2025-01-16" excerpt: "大多数人写提示词就像聊天,随便输入几句,指望AI能懂。但提示词不是聊天这么简单,你提问的方法、选的词、上下文,虽然无法完全控制AI的输出,但会影响AI输出的质量。" tags: ["提示词工程", "提示词技巧"] categories: ["提示词指南"]
大多数人写提示词就像聊天,随便输入几句,指望AI能懂。但提示词不是聊天这么简单,你提问的方法、选的词、上下文,虽然无法完全控制AI的输出,但会影响AI输出的质量。
意识到这点后,思路就打开了。提示词不再靠运气,而是变成可以测试、优化、信赖的工程流程。你要的不是偶尔蒙对,而是让系统稳定输出,哪怕遇到极端情况,哪怕规模扩大百倍。
本文分享11个提示词工程最佳实践。先从基础开始:7个实用技巧,教你写出更清晰、更有效的提示词。
接下来转向真正的提示词工程。大多数建议止步于措辞技巧,真正的工程是把AI行为当作系统来对待,像技术栈中的其他部分,可以版本化、追踪和优化。
7个基础最佳实践
1. 明确说出你想要什么
大语言模型很擅长领会暗示,但这并不总是好事。在零样本提示中,模糊的指令风险特别大。
如果提示词含糊不清,模型会尝试猜测你的意思,往往用不符合你意图的假设来填补空白。
所以清晰很重要。直接说明你在问什么,应该如何组织,要避免什么。不要只说"做得更好"或"保持简单":定义"更好"的含义。是更短的句子还是特定语气?
不要假设任何东西。如果输出需要遵循特定格式、字数限制或风格,就明说。提示词越具体,模型越可能给出你真正想要的结果。
不要这样做:
总结这篇文章。
应该这样做:
用三个简洁要点总结以下文章,突出核心论点。不要包含观点或不必要的细节。
2. 展示什么是好结果
大模型学习很快,至少在识别模式方面。你不只是告诉模型想要什么,还可以展示给它看。
提供你期望的输出示例,帮助模型理解任务、语气、格式的所有方面。这种方法叫少样本提示,当输出需要遵循特定结构或带有细微差别时特别有用。
把示例当作锚点。模型用它们定位方向,然后归纳。所以选择的示例要匹配你想要的语气、格式和细节程度。
不要这样做:
为这个商品生成产品描述:不锈钢保温杯。
应该这样做:
我希望产品描述这样写:
示例:
产品:无线人体工学鼠标
描述:流线型设计,支持蓝牙连接,符合人体工学的轮廓,带来全天舒适和精准操控。
现在为以下产品生成描述:
产品:不锈钢保温杯
3. 使用清晰的行动指令
用有力的动作动词开始AI提示。像"生成"、"总结"或"翻译"这样的词给模型明确指令。
避免软性开头,比如"你能……"或"我需要……"。这些削弱提示意图,让它感觉更像建议而非命令。把提示当作对函数的指令:直接、具体、有目的。
这种行动导向的语言实际效果更好。模型的许多训练示例来自命令和任务输入,所以这样写的提示能更准确映射到模型已经理解的内容。
不要这样做:
我需要帮助理解这段话。
应该这样做:
用自然语言总结这段话,解释给高中生听。
4. 引导模型逐步思考
当提示涉及复杂或多部分任务时,不要让模型直接跳到答案。使用提示词链或逐步指导来帮它分阶段思考问题。
这种技巧叫思维链提示。你要求模型在给出最终答案前大声推理。这是简单调整,但能减少幻觉,鼓励更深入、更准确的响应。
它特别适合复杂任务,比如逻辑密集型提示、编码挑战、分析工作和决策任务。
不要这样做:
我们新产品的最佳营销策略是什么?
应该这样做:
让我们逐步思考:
1. 列出我们新生产力应用的前3个功能或优势。
2. 根据这些功能确定主要目标受众。
3. 描述一两个最能触达该受众的营销渠道。
4. 基于以上所有内容,推荐一个针对该受众的营销策略。
5. 指定输出格式
大模型不只需要知道回答什么,还需要知道如何回答。定义期望格式时,结果会好得多。
想要列表?说出来。需要项目符号、表格、JSON还是代码块?明确说明。清晰的格式指令帮助模型保持专注,避免幻觉,产生更易读、更易用的输出。
当输出要进入下游工具或系统时更重要。一致性很关键。
不要这样做:
列出远程工作的好处。
应该这样做:
用项目符号列出远程工作的3个关键好处,每个要点不超过一句话。
6. 坚持简单易懂的语言
大模型在提示词清晰、直接、易懂时表现最好。如果措辞含糊或充斥行话,模型更可能出错。
跳过俚语、习语和模糊短语,除非真的必要——如果必要,就清楚定义。像"更好"、"直观"或"稳健"这样的词对模型来说可以有多种解释。
写提示词就像向聪明但不熟悉你领域的人解释具体任务。语言越简单,模型越容易建立清晰理解,带来更一致、更可靠的结果。
不要这样做:
写一个稳健、直观的入门流程,包含所有花哨功能。
应该这样做:
写一个清晰的逐步入门流程,在不超过5个屏幕内解释产品的核心功能。
7. 给模型分配角色
告诉大模型应该扮演谁时,它往往响应更准确,语气也更恰当。给模型一个角色有助于它采用正确的声音、词汇和正式程度。
需要给客户专业解释?让模型扮演顾问。写友好的支持回复?设定为乐于助人的代表。角色引导语气、受众意识和框架,让输出更相关、更有用。
不要这样做:
向新手解释如何使用Git。
应该这样做:
你是一位教初学者的编程讲师。用简单友好的语言解释如何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
让提示词持续优秀的4个最佳实践
小规模时,写更好的提示词就够了。但一旦把大模型应用交付给真实用户,面对不可预测的输入和不断演化的模型,光靠提示词质量不够。
大模型本质上是非确定性的,相同提示词可能产生不同输出可过。
所以问题变成"我如何设计这个系统来提供可靠结果?"
这需要持续改进。解决这个问题意味着追踪所有变化,衡量什么有效,用新想法测试旧想法。不再只关于提示词,而是整个系统:输入、输出,以及连接它们的代码。
下面四个最佳实践将提示词工程系统化,可以版本化、追踪和随时间改进。
8. 版本化所有影响输出的内容
如果某个东西影响大模型行为,就应该版本化。不只是提示词,还有模型、温度、辅助函数、预处理步骤和周围逻辑。
没有版本控制,你无法重现输出或追踪变化。提示词工程应该遵循与生产代码相同规则:每次更改都应创建新版本。
版本控制带来可见性。它让你能回滚、追踪进度,准确了解结果变化时发生了什么。
建议将每个大模型调用包装在函数中,在一个地方捕获模型、参数、提示词和任何预处理/后处理。
这将工作流程从临时提示词调整转变为结构化迭代过程。函数成为优化单元,可以版本化、评估和随时间改进,就像机器学习模型。
你不再问"这次提示词改动有帮助吗?"而是比较"版本4在评估集上是否优于版本3?"
9. 追踪每个输出
追踪是你观察模型在给定特定输入、参数和代码版本时实际做了什么的方式。
好的追踪记录捕获所有重要信息:输入、输出、模型设置、token使用量、延迟、成本等。当出问题或性能下降时,追踪记录让你能调试问题,而不是瞎猜。
可观察性不是可选的,它是构建可靠大模型驱动应用的基础,尤其在生产环境。
建议不只追踪原始API调用,还要追踪大模型驱动函数的结构化执行。你想知道的不只是发生了什么,还有在哪里发生,为什么发生。
10. 安全的提示词协作
提示词调优不应局限于工程师。产品经理、文案和领域专家往往能带来真正决定提示词成败的洞察。
这意味着你需要一种方式让非开发人员参与,而不用碰生产代码。
托管提示词是版本化提示词模板,协作者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编辑、测试和迭代,开发者在代码中安全引用这些提示词,无需重新部署应用。
这创建了清晰的关注点分离:开发者处理基础设施和应用逻辑,领域专家负责提示词措辞。这种分工在协作处理更高级用例时特别有价值,比如大模型代理,其中提示词组件和控制逻辑需要独立演进。
11. 重视评估
没有评估,你无法知道提示词更改是否改善了性能、引入了回归,还是只是以不可预测方式改变了行为。
大模型评估不应该是事后想起来的事,而应该是开发工作流程的核心。一个实用起点是使用二元标签:通过/失败,附带简短解释。这种方法应用更快,更容易解释,比数字评分系统更一致。
相比之下,1-5分的评分往往存在模糊性。"4分"和"5分"有什么区别?没有明确标准,这种评分很快就会变得主观且不一致。
通过/失败评估避免了这种模糊性,更好反映实际需求。它们符合大多数团队关心的核心问题:这个输出是否足够好到可以部署?
这种结构也适合自动化。一旦建立了可靠评估数据集,一些工具允许你提示大模型充当评判者,复制人类评估者的行为。不过,大模型作为评判者的输出仍应由人类验证,特别是在处理难以评估输出的边界情况时。
每次评估都应绑定到生成模型输出的函数的特定版本。这样当质量发生变化时,你都可以立即追溯到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词、模型、代码、参数,或以上任何组合。
总结
超越提示词写作,开始提示词工程。用与技术栈其他部分相同的严谨性来构建:为AI模型的每次调用带来版本控制、可观察性和评估,确保期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