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让传统求职方法实效:这16位营销岗位求职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

2025年9月23日

当下的营销岗位求职市场,竞争激烈得可怕。有人投了200多份简历才换来20次初面。

但同时,也有人凭借正确的方法脱颖而出,取得了成功。

为了真正了解当下的营销求职市场,我联系了100位近期在英国和欧洲入职新岗位的营销经理和专家。有16位朋友详细分享了他们的求职经历,从埃森哲这样的大公司到小型代理机构,覆盖面很广。

我用AI分析了我在领英(LinkedIn)上与人对话的原始文本,从中提炼出了这些观察。

现实如此残酷

当下的数字营销求职市场,竞争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

招聘流程越来越由机器人主导,公司也总想找那种样样精通的“独角兽”。 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当下的市场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驱动的:AI正在接管人力资源、经济不确定性让企业不敢轻易招聘,以及大量资深营销人被裁员后涌入市场。 从中也可以看到就业市场的两极分化:一边是采用AI筛选的公司,另一边是维持传统招聘流程的公司。使用AI的公司处理速度更快,但沟通更“冷漠”,对话质量也更低;而不使用AI筛选的小公司则提供了“更短的周转时间”和“更高质量的对话”。

冰冷的数据令人震惊

我听到最夸张的经历,来自一位B2B/B2C营销经理:

“这次的求职经历和上一次完全不同。我上次找工作是2023年底,投了几份简历就拿到了几个面试。可这次,我投了200多份简历,才换来不到20次初面和6次终面。”

他接着说:“这次市场竞争似乎激烈得多,无论是每个职位的申请人数,还是职位的空缺数量,都远超以往。我还发现,这些职位对候选人的技能和经验要求也高得多。”

这绝不是市场的正常波动,而是营销求职市场的一次巨大转变。

AI如何搅乱一切

公司真的在用ChatGPT筛选你

多位受访者表示,他们遇到了由AI主导的招聘流程。一位埃森哲的内容专员观察到:

“我以前在不使用AI招聘的小公司工作过,感觉招聘周转时间更短,沟通质量也更好,因为他们会花时间亲自筛选简历,而不是交给AI。”

一位金融科技领域的绩效营销专家提供了更多关于自动化流程的细节,他对此表示担忧:

“人力资源部门变得更冷漠了。在大公司,数据审核和职位合规性检查的繁琐程序特别多。决策常常是在初筛阶段就由ChatGPT或经过训练的AI HR来做出……这太可怕了。”

有人正利用系统漏洞成功求职

这位专家还透露,一些求职者正在利用AI筛选的漏洞:“通过隐藏一些提示词,可以让你的简历排名更靠前。” 当我追问具体的“提示词注入”技巧时,他确认自己知道一些操纵AI筛选系统的方法。

新的技能要求

从知识储备到效率比拼

一位内容编辑精准地抓住了招聘标准的核心变化:

“虽然对SEO工具和最佳实践的了解仍然排在首位,但AI排在了第二位。除了提示词工程,AEO(AI搜索引擎优化)和GEO(生成式搜索引擎优化)现在也变得非常重要。此外,在内容编辑方面,面试官会问:你编辑过AI生成的内容吗?是否成功通过了AI检测器?自从OpenAI推出后,招聘标准确实发生了转变。现在不再是问你‘是否知道如何做’,而是问你‘能否用AI更快地完成’。”

全能型人才需求

一位数字营销主管解释了职位整合的趋势:

“公司现在只招聘‘独立营销人’,因为他们会利用AI。”

当我请他澄清“独立营销人”的含义时(即公司更倾向于招聘擅长使用AI的全能型人才,而不是多位专家),这段对话没有在我的数据中得到完整记录。

但一位营销经理证实了这种模式:“我觉得我这次找工作,那些职位对个人技能的要求高得多。比如,他们希望你既能写文案、有设计能力,又懂WordPress,而以前这些都是不同的独立岗位。”

市场变化背后的驱动力

经济与政策因素

那位B2B/B2C营销经理指出了几个促成因素:

“大公司因为美英经济不确定性而感到恐慌,大量裁掉中层营销人员,导致市场人才过剩。”

“英国公司因为国民保险(National Insurance)上调而不愿招聘,所以职位空缺变少了。”

“AI帮助那些技能较低的人,通过夸大简历或在面试中编造经历,抢在了真正有技能的人前面。”

“公司普遍仍然误解营销,将它视为成本中心,而不是一项能带来长期成功的投资。”

“狂野西部”效应

这位受访者总结了当前的局面:“感觉AI的应用并没有经过有效的深思熟虑或监管,这让市场变成了一个‘狂野西部’,对人们的职场生活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真正有效的求职方法

另辟蹊径的成功案例

当大多数受访者都在激烈的市场中苦苦挣扎时,一位在某大公司工作的全球内容方法经理的经历却截然不同:他只申请了一个职位,并很快拿到了。

他的方法揭示了在2025年,出色的求职准备应该是什么样子:

申请准备:

“我花了大约六七个小时填写申请表,确保涵盖了职位描述中的每一个要点,并且用完了所有可用的字符数。”

初面准备:

“我花了大约三天时间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整理出40多页的PPT,里面全是案例研究和建议,都是基于预期的面试问题。我没有展示所有幻灯片,但这意味着当他们问‘能谈谈你负责过的一个项目吗’时,我有一个五六页的案例研究;当他们问我将如何做某事时,我有一个八页的方案提案。”

终面精通:

“第二轮面试有一个任务,要求做10分钟的无幻灯片演讲。我花了一周时间撰写和打磨,手里只拿着一些提示卡就完成了。我确保演讲覆盖了所有要点,并录制了自己好几次,还在模拟观众面前练习以获取反馈,反复演练直到能自信、自然地演讲,并且每次时长都在9分40秒到10分00秒之间。”

他坦言自己的优势:“我得说,我有自闭症/多动症,有时如果我真的想要某样东西,就会痴迷地高度专注。所以这种准备方式可能不常见。此外,我曾在Monster公司工作,研究和撰写求职和面试技巧已经十多年了,这让我有了一定优势。”

其他有效方法

一位数字创作者和时事通讯创始人分享了她的方法:

“这次找工作很难,我花了几个月才找到。但这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我求职的层级以及AI带来的冲击。”

她的方法是:“我只是努力让自己的要求更具体,并持续寻找,同时我也确保自己一直与外界保持沟通,对机会持开放态度。”

一位营销经理则强调了适应能力:“要突出自己当前的技能,并着重强调自己学习新技能和身兼数职的能力!”

真正有效的求职方法(来自那些真正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16位成功找到工作的朋友的分享,以下是真正有效的求职方法:

申请方法(基于成功受访者的经验):

  1. 为少量申请投入大量精力:最成功的受访者在一个申请上花了六七个小时,确保涵盖了“职位描述中的每一个要点,并用完了所有可用的字符数”。
  2. 尽可能瞄准小公司:正如一位内容专员所说,那些没有AI筛选的公司“周转时间更短”、“对话质量更好”。
  3. 明确自己的要求:一位数字创作者建议“更具体地明确自己的要求”,而不是盲目地广撒网。

技能发展(基于受访者遇到的面试问题):

  1. 精通AI工具和提示词工程:多位受访者表示被明确问及AI经验,一位内容编辑提到,招聘标准已转变为“能否用AI更快地完成”。
  2. 培养跨职能能力:一位营销经理观察到,现在的职位要求求职者具备“文案、设计、WordPress等技能,而以前这些都是独立的岗位”。
  3. 学习AEO/GEO优化:内容岗位尤其会问及“AEO/GEO优化”以及“编辑AI内容”的经验。

面试准备(基于成功求职者的经验):

  1. 准备全面的演示材料:那位成功的内容经理准备了“约40页的PPT”,以便他能用详实的案例回应任何问题。
  2. 反复练习并掐好时间:为了一个10分钟的演讲,他“录制了自己好几次,还在模拟观众面前练习以获取反馈,反复演练直到能自信、自然地演讲,并且每次时长都在9分40秒到10分00秒之间”。
  3. 进行彻底的公司研究:他花了“大约一周”时间准备终面,进行了全面的公司和竞争对手分析。

市场应对(基于受访者的观察):

  1. 保持持续沟通:一位数字创作者强调,要确保自己“一直与外界保持沟通,对机会持开放态度”。
  2. 强调适应能力:一位营销经理成功的方法是“着重强调自己学习新技能和身兼多职的能力”。
  3. 为AI筛选做好准备:由于多位受访者报告初筛阶段会使用ChatGPT,求职者需要考虑自己的简历在AI系统中的表现,同时保持其真实性。

现在的市场,奖励那些不遗余力做准备并且懂得如何运用AI的人,而传统的求职方法已经行不通了。你依然可以成功,但前提是你必须认识到,这场游戏已经彻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