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4000多家非上市SaaS公司后,我发现初创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变了
2025年9月20日
来源:翻译 作者:凯尔·波亚尔(Kyle Poyar)
👋 大家好,我是凯尔·波亚尔(Kyle Poyar),在这里我将深入探究高速增长型初创公司背后鲜为人知的增长秘诀。
在过去八年里,我调查了超过4000家非上市SaaS公司,试图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我从未见过行业基准的变化速度如此之快。
现在,让我们拨开炒作的迷雾,探寻当今行业的真实面貌。
回想2022年,那年发生了奥斯卡掌掴事件、马斯克收购了推特,以及Wordle游戏风靡一时。
当时,年经常性收入(ARR)低于100万美元的典型软件初创公司有13名员工。“T2D3”(连续三年收入翻三倍,再连续三年翻两倍)依然是公认的增长模式。拥有庞大的团队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事实上,ARR低于100万美元的SaaS公司中,处于最高四分位数(即前25%)的公司竟然有38名员工。
然而,软件初创公司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去年,ARR低于100万美元的典型软件初创公司只有7名员工。人们对每位员工创造的年经常性收入(ARR per employee)的预期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AI智能体工作流成为领英(或许也包括我这本时事通讯)上备受追捧的热门话题。如今,新的实力象征是登顶“精益AI排行榜”(Lean AI Leaderboard)。
我个人觉得,现在是时候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通过数据来深入剖析新的SaaS组织架构了。
这些数据来源于最新的SaaS基准报告,该报告涵盖了800多家软件公司,既有风投支持的公司,也有自力更生的公司。
早期初创公司与成熟公司的差距正在扩大
总的来看,早期初创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过去,软件公司在扩张过程中效率会越来越高,一家年经常性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的公司,其每全职员工创造的年经常性收入通常是100万至500万美元初创公司的2到3倍。这正是SaaS模式的魅力所在!
然而,这种规律已经不再成立。
成熟的SaaS公司正面临双重危机:团队臃肿和增长放缓。
- 年经常性收入在500万至2000万美元的公司中,每位员工创造的年经常性收入中位数略有下降,同比减少9%。
- 年经常性收入在2000万至5000万美元的公司,这一数字下降得更多,同比减少17%。
- 对于年经常性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的公司,每位员工创造的年经常性收入更是大幅下降,同比减少34%。
审视上市软件公司,我们也发现其效率令人担忧。根据 Clouded Judgement 的估算数据,上市 SaaS 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其平均经毛利率调整后的客户获取成本(CAC)回收期为57个月。
换句话说,即使是其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也需要将近五年时间才能收回其在销售和营销上的投入。
这并非某个季度的极端异常值。
过去十二个季度,客户获取成本回收期的平均值是41个月。自从布兰妮·斯皮尔斯的监护权在2021年结束以来,客户获取成本回收期就再也没有恢复到健康水平!
上市的公司在短期内可以承受其市场推广效率低下,因为它们有大量的盈利型老客户来补贴销售和营销支出。但这种补贴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一场清算可能就在眼前。
而早期初创公司则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今,早期团队的规模比前几年小得多,但每位员工创造的年经常性收入却高得多。
在年经常性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软件公司中,每位全职员工创造的年经常性收入中位数同比增加了75%,达到7.1万美元。
对于年经常性收入在100万至500万美元的公司,该数字同比增加了33%,现在已达到12万美元。有趣的是,尽管团队规模变小,但它们的增长率实际上同比有所提升。这或许也正是因为团队精简的原因吧。
两人份披萨初创公司的崛起
你可能听说过亚马逊著名的“两人份披萨”团队。如今,我们正在见证“两人份披萨”初创公司的崛起。
目前,年经常性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SaaS初创公司平均有7名全职员工,这个人数刚好可以用两张超大号披萨来喂饱。
这个数字比2023年的12人和2022年的13人大幅减少。其员工人数范围(最低25%到最高25%)也相当紧凑,在5到15人之间。下图是一个典型组织架构的概览。
工程团队通常是最大的团队,平均占总人数的43%。在这一阶段,公司通常有1名产品与设计人员,1名销售人员,以及1名客户成功与支持人员。
他们也可能拥有一名市场营销人员,尤其是在采用产品主导增长(PLG)策略时,但通常还是依赖创始人主导的营销,并辅以兼职或代理资源。
年经常性收入在100万至500万美元的SaaS初创公司平均有25名全职员工。这个数字也比2023年的34人以及2022年的46人大幅减少。
其员工人数范围在16到40人之间。
下图是这类公司典型组织架构的概览。
产品和工程团队依然是最大的职能部门,约占年经常性收入在100万至500万美元的典型初创公司的一半。
一个主要重心是构建面向市场(GTM)的团队,实现从创始人主导销售到可复制的市场推广模式的转变。
市场推广相关岗位的员工人数翻了三倍,达到约10人,其中包括:3到4名销售、2名市场营销、3名客户成功与支持,以及1名专业服务人员。
这种向精益团队的转变,部分原因可以归功于埃琳娜·韦尔纳(Elena Verna)所说的“AI原生员工的崛起”。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Carta公司的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所强调的“A轮融资紧缩”。
Carta的融资数据显示,现在获得A轮融资的公司,其年经常性收入中位数已达300万美元,比2021年的140万美元增长了100%。
从种子轮到A轮的成功率有所下降;在两年或更短时间内,只有13%的SaaS公司能从种子轮顺利过渡到A轮。早期融资需要支持公司更长的时间,这就要求团队规模更小,用更少的人走得更远。
初创公司的招聘趋势
很明显,过去那种基于电子表格的初创公司招聘方式已经成为历史。
现在,新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消耗,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速度。
我在下一批脱颖而出初创公司中观察到的趋势有:
- 更少的人员管理层。 即使是高级职位,也都是既能管理又能亲力亲为的“教练型”员工。
- 更多的AI智能体管理层。 每个团队成员都会有自己的“组织架构”,由AI智能体、承包商、顾问和(或许)全职员工混合组成。
- 招聘人数更少,但更有自主性的人。 那些有副业或曾是创始人的人备受青睐,他们习惯于解决不熟悉的问题。这些人需要具备 Eric Simons 所说的“高情境意识”,以便能够独立做出决策。
- 通才优先于专才。 团队精简意味着专才更少。一名市场营销人员可能同时负责内容和付费项目,或者同时负责社区和合作关系。一位市场推广人员可能更像是身兼数职的“市场推广工程师”,同时负责销售线索生成、营收运营和增长。
- 高度注重AI使用熟练度。 这正成为越来越多职位的硬性要求。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成为AI自动化工程师,但他们能否将AI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将是衡量其表现的重要标准。
我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部分原因可能出于无奈,但事实证明,小型团队出人意料地高效。
它们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发布新版本,紧跟大语言模型(LLM)的进步浪潮,从第一天起就实现流程自动化,并在新机遇出现时抢占先机。
真正的问题是:传统的软件公司能否保持这样的速度?